k8凯发1991年5月23日-27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央总在会上发表讲话,高度评价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指出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把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学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5月22日k8凯发,由中铁二十局集团长安重工公司工业联盟研发的国内首批新能源(纯电动)第三代高原隧道装载机在西安阎良区生产基地正式投产。中国铁建副总裁王立新出席发布仪式。
为提高我国高原隧道施工水平,中铁长安重工公司60余人研发团队,与行业翘楚构筑“产学研”科研体系,于2018年开始项目调研,深度整合电动化产业链,针对高原隧道施工定制定向研发,从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等产品全生命周期出发,严把各环节质量关,实现闭环式管理,推行零质量缺陷模式,保证设备精良、客户满意。
2020年4月18日,第一代纯电动装载机在海拔超2000米的甘肃省定西市陇漳高速公路下线试用。
2020年8月4日,第二代纯电动装载机在海拔超4000米的四川卓小公路梦笔山隧道试用。2020年11月,第二代纯电动装载机在青藏高原铁路隧道试用,经历了高海拔山区、寒冬冰雪、野外临建、隧道出碴等恶劣工况的严苛考验,运行稳定可靠。
在2019年完成高原隧道纯电动装载机的研制和下线年在甘肃产品首发进行工业性试验,成为国内首套进入隧道实际工况验证的纯电动产品。目前,该设备已在高原隧道施工中累计运行5000多小时,是国内实战应用时间最长、海拔最高、运行最可靠的纯电动装载机,已通过国家工程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第三方检验。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研发团队通过监测施工情况,深入分析各项运行参数,对电源、电控、传动等关键系统进行了迭代升级。升级后,空调制热效果提升1.5倍,冬季驾驶更舒适;低温工作性能提升2倍,高原高寒工作更可靠;升级35%内部元器件,优化整车控制策略,续航时间提升25%,设备更安全、高效、节能。
该设备核心部件采用液冷循环、低温加热系统,可适应5000米高海拔、-40℃至60℃的严苛环境,有效提升35%工效。采用纯电力驱动,节能减排,绿色低碳,能有效减少高原隧道施工的污染,避免设备与人争氧,氧气消耗可减少30%以上;较传统燃油动力设备,节约成本60%以上。配备了大容量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充电仅需1小时,可连续工作6至8小时,并且电池电机全生命周期无需维护保养。
新能源装载机填补了国内钻爆法隧道施工环保装备的空白,在应用测试期间安全可靠、节能环保、动力强劲、操作便捷、降本增效,受到现场作业人员和客户的广泛好评,可广泛应用于市政、公路、铁路、港口、厂矿企业等施工领域。批量生产后,年产量可达1500台。
“金牌产品”搭档全天候的“店小二”服务,遇现场故障,该公司将1小时响应、2小时到场,从技术咨询、设备交付、跟踪保养、排除故障等全过程,持续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及时、准确的技术服务和支持k8凯发。
随着新一代产品的投产,中铁长安重工公司将继续研究提升产品续航、操控等性能,持续优化产品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为中国高原铁路建设贡献铁建力量。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